池氏文化:湖北孝感池氏介绍及源流分布
池氏网推荐语:
昆泰公:来自浙东永嘉县华盖山三板桥,明初永乐年间进士,官拜湖广(湖北)布政使资政大夫(又称方百言行);移民时,子女随公带入湖广,落藉孝感陡岗埠出南门二华里处;膝下三子,除三子志义公为官去山东外,其长子志仁、次子志善定住此地;后传九子,下分九大分。
池家大屋、二屋、三屋、堤湾、竹林、新屋、西砦、东砦是五大分的后裔。居住八个自然湾,分为九组。堤湾是池庙村五组六组集中住处。
其它几分外迁异地。
以上是为全国各地彼此寻亲宗亲提供的一个寻亲线索。
池庙村祠堂新修牌坊
解读湖北孝感孝南区陡岗镇池庙村
池庙村
池庙村隶属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,位于陡岗埠偏东南两公里,总人口105户、454人。
池庙村北与里仁接壤,东与肖港镇农丰村隔河相望,南和白莲、新堤两村相连,西同沙畈村毗邻,版土面积约1.6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1261亩。
村级公路——陡蔡公路穿村而过,约占30亩;林地面积大约100亩,宅基地面积计380亩,水面面积400亩左右,其它占地200亩。地形属河谷平原,粮棉兼作,土地肥沃。
清代,孝感县设乡、村、会。池庙属郭下乡古墓村康德会。
民国八年,孝感分设乡、里、区、联保、保、甲。池庙属陡岗第一保。
抗战胜利后,1946年,国民政府设区、乡、保。池庙属金神乡第一保,同属革命根据地云梦县同和中心乡管辖。
池庙村是池庙大队的简称。池庙实属一家——除“张、钟、叶、肖、赵、郑” 几户人家外,其余都是一个祖先的后裔。居住集中,自成一体。据池氏宗谱所记,池氏属于明代从温州迁入湖广的移民。
第一世祖,昆泰府君,来自浙东永嘉县华盖山三板桥。寄藉湖广孝感(邑)县,落藉陡岗埠出南门二华里处,依澴水而往。
昆泰公:明初永乐年间进士,官拜湖广(湖北)布政使资政大夫(又称方百言行);移民时,子女随公带入湖广落藉;膝下三子,除三子志义公为官去山东外,其长子志仁、次子志善定住此地;后传九子,下分九大分。池家大屋、二屋、三屋、堤湾、竹林、新屋、西砦、东砦是五大分的后裔;居住八个自然湾,分为九组。堤湾是池庙村五组六组集中住处。其它几分外迁异地。
古代沿河多有杨柳。四世祖同华公定居此处,为杨柳池,后改为杨柳社,世袭管河,靠捞鱼为生。后洪水不断冲击,先祖沿河筑有支堤,保湾堵水,名曰“黄丝堤”。相传湾后有一棵数百年的古桲树,荫盖地有一斗有余。蚕吃桲叶年年岁岁,破茧生丝岁岁年年。微风轻吹,丝拈茧,茧托丝,似金丝吊葫芦,黄金丝儿落地,遍地皆是,又因在此筑堤,得名黄丝堤。
清末年间,澴西上下二十余里兴修统垸,改黄丝堤小院为黄丝垸。围田二千余石,年年旱涝保收,黄丝堤又名池家堤湾。湾后澴西大堤与农丰村隔河相望,湾前田地与六湾接壤,顺堤北行是竹林湾,南行是殷家畈。
堤湾历尽沧桑,从一个四十四户、一百八十四人、田地一百零一亩的小湾,发展到今天一百零五户、四百五十四人的大湾。现有楼房九十四栋,加上陡岗、孝感城区住房十二套。
如今工农商各业兴旺。
民营企业:池永宗石硝砖厂有就业劳力二十余人,年生产沙、石、砖一千万块以上,产值二百五十万元,上缴国税五万元以上,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榨油厂:池连峰服务于村民,取得了较好的效益。
手工业二百余人,走南闯北,年创收资金七百余万元。还有进城办超市的三户,形成了较大的规模,增强了本湾的经济实力。
新农村建设使池庙村成了样板。水泥路从东穿湾而过,直达陡孝公路。港上边建有“堤湾桥”,三个大字金光闪闪。湾间有篮球场,娱乐场,乒乓球台,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。
堤湾人爱国。国乱当头时,他们走出家门,与敌奋战。如烈士池高文,抗战时期加入新五师,保卫大别山,中原突围北上,一九四九年春南下解放花园,不幸牺牲,时任连指导员,追认为烈士,颁发光荣牌。五师战士池运峰,中原突围遣散回家,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国家给予优抚。新四军队员池继三、池照文、池敦凤三人为前防战士筹粮筹款,作出了较大的贡献,后来政府一一给予优抚。
堤湾人历来重视文化。国民时期就有池松樵先生施教于乡邻子弟。解放后从事公办小学教育的第一人池继三先生,其子池子义、池子涛,孙池运舟、池顺舟等,三代人皆从事教育事业,以德树人、以文育人,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。近年来,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有十一人,在校大学生四人,高中四人,初中十人,小学生十五人。
村民送子上名校,母亲陪读已成风气,呈现出人才辈出的局面。三屋位于陡岗埠南二公里处,属池庙九组。东邻二屋,西靠李家涝湾,北依小河,南有一片良田与三林湾接壤。现居四十九户、二百余人,土地一百四十亩,水旱各半,土地肥沃,旱涝保收,农业自给有余。常年在外打工六十余人,创收二百余万元。湾容湾貌近年日新月异,高楼小车已入平常百姓家。
解放前三屋全湾二十五户、一百零七人,房屋十三栋。三屋名人辈出:池立勋,清代曾任河南南阳府府台,其弟立华、立堂在地方很有名气,简称“勋华堂”,名噪一时;池惇傲与二屋湾池文恒,1922年筹资修建小河桥一座,方便四乡八里,这一善举得到人们称赞;1944年,池耀三任黄丝垸垸长,组织全垸人打统修,在草庙村鬼头庙修横堤一条,挡南水,保丰收;抗日战士池金泉北上南下多次立功,解放后在孝感县看守所任所长,一九五三年调沙洋农场工作;抗美援朝志愿军复原军人池文志(共产党员),在合作社、人民公社期间历任队长,带领群众走过了艰苦的岁月。
三屋近年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的有四人,在校大学生四人,高中生一人,初中生六人,小学生十人。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池勇涛(笔名:池的),学有所成,著书《一路呻吟》,由中央文联批印,发行全国,堪称有为青年作家。
三屋现有楼房三十八栋,湾前水泥路连通二屋,生产路、排水沟、进水沟井然有序,水旱保收。
经过土地流转,种田大户已出现。养鱼专业户池望如、池少云,改造鱼塘,养鱼致富。村干部池望如,有大型旋耕机一台;2012年春耕,他为农户耕地服务,不幸负伤,用款数万元,现已康复;他不因此沉沦,继续为群众耕地服务,可称得上楷模。
三屋外姓仅有郑姓,是郑爱华之父郑本六,一九五二年寄藉三屋。
湖北孝感池氏溯源
文:池文征
一、池氏起源
目前池氏之源众说不一。有的靠推测牵强附议,似乎在人为编造历史。作为池氏子孙,有责任参加探讨,正本淸源。
据我地万历年间碑文和嘉庆四年重修池氏宗祠碑文,及宗谱所载,现抄录如下:
吾族池氏,追溯其原,历史悠久。有史可稽,始自秦嬴司马公子池兵,封地西河郡,称之“池西河”,以居为氏。西河衍派泉比石踪山所居。池兵不兴;秦池子华“名题金榜之先,晏夺琼林之首,官拜臣相,盖世勋犹”。汉名臣池仲鱼,为官清正,被奸臣所害。宋池梦鲤生于石踪山,落籍福建,咸淳甲戍科(1034年)状元,名魁天下。宋理宗时池石渠(福建籍),官拜浙江温州知府别驾,落籍于双稳场(永落孙比门?)。
综上所述,吾族池氏岀自于嬴池,西河郡,祠堂名西平堂,是吾族主体,也是孝感池氏的主轴核心;其它堂名只能属族人,不属本系。吾姓起源于春秋战国,历史悠久。
二、孝感池氏:一三九系祖之说
览明省志而得其真焉!
本宗池氏一世祖昆泰府君,肇自浙东永嘉县华盖山三板桥人,明永乐间进士,官拜湖广布政使资政大夫(又称方伯政事言行)。妣朱氏,皇诰一品夫人。是以寄籍于孝邑县西门外,逆澴水而上三十华里,依河定居东州西林,捞鱼耕耘。木长根固,水长源远,德积而兴。朱氏生三子:长志仁、次志善、三志义。志义公宦山东,遂世焉道落籍。志仁、志善后裔人丁颇盛,长三世四人,次三世五人,此亨一、亨二、亨三、亨四、亨五、亨六、亨七、亨八、亨九,是九大分之来由也,简称“一、三、九系祖”。
池氏宗族祠堂名为西平堂,有字派、族规章约,数百余载,序而不乱,族规家教约束族人行为,永立不败之地。
明建祠于孝邑陡岗埠东则里许澴水之滨,与会龙寺院并建一处,历称池家大庙,也是九大分之故地。
历代九大分族人不断外迁省内省外,近年回归寻根问祖者源源不断,有世纪相同者,称兄道弟,甚如一家,共谈国家发展蓝图,同筑中国梦。
三、孝感池氏:宗联联谊
一三九系祖,实为九大分。一世祖昆泰公,二世祖志仁、志善、志义三公,志义去山东失联。
从浙东过籍湖广孝邑,实有志仁、志善二公,落户孝邑陡岗埠东则澴水之滨,繁衍后裔颇盛。
现时孝南区陡岗镇池庙村、白莲村新河村、梦湖村、红旗村、沙畈村、里仁村、陡岗村等均有池姓。人口约占陡岗镇总人口十分之一。东隔澴河肖港镇农二村,人口一千四百之多;孝感城南新府城,池姓人口达五百有余。
以上都属一至五分。
下按宗联序述:
大屋湾,三世祖享一公后裔;
十六世祖池○公落籍随州市殷店;
十八世祖在白沙王店建湾池家楼;
近年來迁往潜江、京山百余人;
二屋湾(二分), 五世祖禹成公迁往梦湖庙垱,建立了堤旯湾;
禹熊公迁往徳安府;
禹兴公迁往新府城(朱湖)。
各地人丁兴旺,业有所成。三份人丁之旺,本宗之首也!
至五世祖分居设湾空前,道明公留杨柳池,改湾名“黄丝堤”;
道益公及后裔分住淤洲粘絲潭、竹林湾、四屋湾;
道通公分住三屋湾。
明成化十二年(1476年),道淸公被定迁居河南桐柏丛荒之地、淮河源头。已有五百三十余年,后裔五百余人,先后建成池庄、池岗。三屋湾十七世祖万清公迁往河南信阳市浉河开发区;
万相公分往箍匠湾。
七世祖凤鸣公从黄丝堤迁往夾沟;
鸣公之后十一世祖兼善公迁往梦湖,建立池家楼子;
兼善之孙明哲公从池家楼子移住小河边东岳庙徐家港;
明哲之孙天盛公又移池家河。
三份十三世祖明周公建立池王湾。
池王湾其一支迁往沔阳牛鼻吼。
十五世祖学礼公由大河东张家砦迁往小河四方山池家畈;
十二祖国才公为谋生计,迁往大悟东新(三里城),建立了池家冲;
其后分住大新镇广水孝子店、安徽广德县、江西九江市武宁县巾口镇、江西军山、河南信池家老湾。
三分七世祖羽山公之后居广水市张杨店,五百余人。
四分分居池家窑,亨四公以烧窑为业——故而得名池家窑;
其后十二世祖继东公之先祖迁往陡岗埠西南五里许池家庵,改名池家咀子;
十二世祖继东公返回澴河边西侧,建成了池家新屋。
五分砦河,由五世祖道和公建成東砦湾;
由道德公建成西砦湾。
八世祖帮存、帮本二兄弟,帮存公留住东砦,帮本公迁往西河口(池家院子)。
九世祖化龙、化凤二兄弟,化龙公住院子湾,化凤公及其后裔迁往枣阳随阳店。
五大分从孝感逐步向外迁移,而祖地在孝南区陡岗埠池庙村——支支连线,根在池庙。
五大分之后,人兴财旺,恕不赘记。
亨六公迁往湖南岳阳岗;
亨七公迁往安徽桐城;
亨八、亨九公迁往广东石牌等地;
由于旧时交通不便,历代清谱未能联宗,实为一大憾事。
四、本宗池氏分支字派:按世联宗
世代相同,字派各异;按世联宗,准确无误。
一世祖:昆泰公;
二世祖志仁、志善、志义;
三世祖:亨一、亨二......;
四世祖:......等,顺序下推。
一三九系祖故地,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池庙村是也。历有祠有庙,原称池家大庙。
分地立字派:
1、池家大庙十六世起字派:
学16 从17 道18 立19 惇20 文21
慎22 贤23 尊24 祖25 敬26 宗27
源28 永29 泽30 长31(世代);
2、三分支系河南桐柏池庄、池岗池氏十三世起字派:
如13 仲15 廷16 自17
光18 明19 正20 大21
长22 发23 其24 祥25
祖26 基27 德28 培29
文30 化31 宣32 扬33
寿34 世35 保36 元37
亓38 育39 行40 良41(代);
3、三分信阳市池家老湾十三世起字派:
泽13 灿14 应15 大16
有17 金18 文19 章20
华21 国22 世23 理24
传25 家26(代);
4、五分支系栆阳县随阳店池氏十一起字派(三十字) :
龙11 宗12 元13 本14
泽15 秀16 若17 生18
润19 长20 学21 贤22
仕23 则24 良25 德26
理27 供28 子29 永30(氏);
5、五分支系随州市殷店镇、高城镇池氏十七世起(二十字):
围17 存18 忠19 良20
泽21 源22 江23 汉24
滋25 润26 洪27 沾28
涵29 渝30 薄31 济32
治33 法34 淸35 沿36(代);
本宗池氏目前二十世的人稀少,二十一世的人不多,二十二、二十三世的人身强力壮。輩分最下的二十七代,已于世间见面。
池氏宗亲寻根到孝南区陡岗镇池庙村,会有老龄协会热情接待。
宗祠建成,宗祖复位,可査找你的先祖仙位。
原沔阳(现仙桃市)有池氏宗亲500人左右(著名作家池莉诞生地);
安陆市赵栅镇族人,如果字派是“学从道立、惇文慎贤”,目前慎字辈人年青力壮,贤字辈己进入青年,按一三九系祖文的字辈二十一世往下排,因为音有误,有的把‘贤’写成‘行’有之,所以你们应是本宗。
五月我在安陆网上发过文,望派代表来孝南陡岗池庙村联系。
宋池梦鲤在本宗池氏谱上有记载,是池氏的光耀!但我宗谱从明初开始,来自温州三板桥;明以上失联,无从联宗。祠堂堂名是西平堂,与温州相同。
赣州池氏只能是我们的族人,实际能否联上待有志之士探讨。
【史料失传,待考部分】:
我看过嘉靖元年(1522年)《湖广通志》及稍后的湖广通志、湖北通志、德安府志、汉阳府志、孝感县志等方志,明清进士题名录、温州方志等资料,均没有看到有你们池氏始迁祖(陡岗)中进士、任方伯言事(布政使—正省级)等的记录。
——简言之,个人愚见,你们池氏族谱的首篇谱序涉及始迁祖的仕途、官职等信息,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考证。
池庙池氏宗祠嘉庆四年重修宗祠碑文所述“139”:
尝览明省志,得其真焉;昆泰公,永乐年间进士,温州三板桥人,官拜布政使等字样,—三九子孙。有人生造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,没见根据,不能定;昆泰公与池氏五分支谱记载相同。贵君研究极深,难得。
本宗历代无大显,是否有误,望有志者探讨。现只有古石碑为椐。
孝感市池氏祠堂堂号:西平堂,又称“西平池氏”,与温州市相同。
在网上收集祠堂堂号多个,有西河堂、陈留堂、同安堂、安乐堂等。
池氏在全国人数不多,姓池人可能出自多支?望探讨。
2015年6月8日,同堂(西平堂)族人来自于深圳,祖籍同是温州,一南一北。他们是广州深圳溏头湾。一行八人,看了孝感池庙池氏新祠堂,捐款九千九百九十元,并与理事会成员合影留念。特记!
精彩由您续写:
请关注“池氏网公众号”:ID:chiszqw
微信热线:hackchi;263656393
邮箱:hackchi@qq.com;263656393@qq.com
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:池春燕WX:xuyuanchiw